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大清壹百”拍卖价格

LOT 4584
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大清壹百”
参考价: RMB 1,0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1,960,000
年代: 清
尺寸: 直径 正面72mm;背面70.5mm
创作年代: 清
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大清壹百”,此钱为咸丰钱中之最为罕贵者,为目前已知存世孤品,流传有序,珍罕,美品
咸丰通宝·大清壹百
清文宗奕詝咸丰年间所铸。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建都后,开始大举北伐和西征,清廷内外交困。咸丰皇帝苦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地丁、漕粮、盐课、关税等主要财政来源早已不足以供军需所用。为了筹措庞大的军费开支,咸丰帝命多方设法,开捐输、清家底、挪闲款,迫令各省交钱,甚至将内府所藏大钟都用来镕铜铸钱,仍不能解燃眉之急。是时,朝廷所用军费银已近三千万两,而此时户部库存的正项待支银不过二十余万两,连京官的俸饷尚且不够给付。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应付日趋浩繁的军费开支,只好于开始大量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纸币,以此代银、钱流通使用;同时又陆续开铸大钱来弥补亏空。以图解决财政危机。
鲍康《大钱图录》说:“咸丰三年,军务日滋,滇铜不能继,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冶以供度支。旋推及当五十、当百钱。巡防王大臣续请铸当五百,当千两种”。是时所铸行的咸丰大钱,其种类冗多,版别繁杂,创有清一代铸钱之最。其名称上有“通宝、重宝、元宝”之分,币材上则有铜、铁、铅质之别。咸丰大钱从三年五月首铸当十钱起,到八月又铸当五十,十一月又增铸当百、当五百、当千,短短几个月时间,大钱的折当是一路飙升。由于咸丰大钱的折当过高,造成“利之所在,趋之若鹜”;官私竞相鼓铸,使大钱的信誉扫地,以致物价腾贵,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咸丰三年六月,在户、工两部京局首铸大钱之时,闽浙总督王懿德奏报:“事关创始,自应奏明请旨,再行筹办,但闽省值军务紧急,经费不资,民用支绌之际,不得不……先行办理。……俯准闽省宝福局添设两炉,试铸大钱”。福建因素称贫瘠之区,财政十分困难,当时正值军务紧急,度支不敷,在向朝廷上奏折请铸大钱的同时,自行开铸非部颁标准的折当大钱。在各省局所铸的咸丰大钱中,以宝福局铸钱最富有地方特色,按照咸丰钱通常惯例,平钱叫法为“通宝”,当十至当五十称之为“重宝”,当百至当千大钱则名为“元宝”;而宝福局铸钱对此名称则无明确界定。
从咸丰年间宝福局所铸钱币上看,纪值等级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几种;材质上有铜、铁两种,铜钱又有红、黄之分;钱文上只有“通宝、重宝”之别,而无“元宝”称谓。从存世实物和钱谱上看,宝福局所铸大钱品种最为纷呈多样,其版式孔繁,珍品亦多,并有多种系列套钱存在。除雕母、母钱、样钱外,其系列中以“咸丰通宝”大钱面文带“大清”国号的宝福一十;以及背文上下纪值“一十、二十”,右左纪重“七钱五分、壹两五钱”最为珍贵。“咸丰重宝”大钱则以背无满文、右左纪值五十;和背文内纪值“一百、纪重五两”两种最为珍贵。
是品宝福局所铸“咸丰通宝·大清壹百”大钱(图2),系前谱无载之物,目前为创见之孤品。其直径72.5毫米,重197克。面文为“咸丰通宝”,背有“大清壹百”和满文宝福纪局,可谓集国号(大清)、年号(咸丰)、纪局(宝福)、纪值(壹百)于一身。其钱文为宝福局特有的山谷体,秀美绝伦。钱体形制大而厚重,制作甚为精湛,当属初铸试样钱,未曾流通,故而珍罕无比,孙仲汇先生称其为“清钱之王”。是钱1998年出于闽地,后由福建泉友携至上海,进入云洲商厦钱币市场,被沪上大藏家收入囊中。随后在1999年春季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第五届钱币拍卖会上亮相,被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拍得,并创下当时中国古钱币成交之历史天价。然时过境迁,如今这枚珍贵的咸丰大钱,早已超出了原先拍卖时的价值,这充分体现了古钱币应有的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
——戎畋松《珍泉集萃》文稿

以上文章由蕉林收集来源于网上:蕉林收藏鉴定-更真实客观的线上鉴定评估平台 » 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大清壹百”拍卖价格

相关文章

Call Now Button如有鉴定估价需求,可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