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八年贵州省造半圆银币试铸样币一枚,Y-432/LM-614,背逆180度,贵州造币厂铸造,属试样性质,设计风格古朴,制作规整,目前已知存世仅二枚,此枚为品相最佳者;此样币为耿爱德(E.Kann)、古德曼(Irving Goodman)递藏,出身显赫,流传有绪,国内外多种机制币权威目录均有收录,是中国近代机制银币最珍罕的品种之一,国内公私立博物馆均无收藏纪录,可遇而不可求,PCGS AU58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纸钞信用一落千丈,国民政府为了稳定物价而发行的金圆券,不过数月即形同废纸。由于物价腾飞以及纸币信用丧失,国民政府于1949年7月初,正式公告恢复银本位制,并续铸和发行民国二十三年版“船洋”银币。当时,除上海中央造币厂外,成都、重庆、广州以及台北等地都曾生产。
由于贵州已无造币厂,因此未受中央银行委托代制银圆,省财政厅于是采取自行筹办的方式,准备铸发本省银币。1949年夏,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利用周西成时期造币厂的场所和部分机器设备,重新组建了贵州造币厂,并派员前往广州购置造币机器,招募技工,同时委托广州造币厂代制钢模。7月,省政府正式任命谢杰民为贵州造币厂厂长,负责筹备制造“竹子壹圆”银主币,半圆背“50”、廿分背“20”、廿分背“黔”字银辅币,以及“黔”字半分铜币。10月,贵州省府委员会通过《贵州省造币厂组织条例规程》,规定所铸各类银、铜币,均交贵州省银行发行。
贵州造币厂生产时间极为短暂,当红军从湘西进入贵州省天柱县后,造币厂即于11月11日停工,据记载仅生产银币万余枚。所铸三种银辅币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廿分背“黔”字有少数出现外,半圆背“50”、廿分背“20”二种却极其罕见,当初应该还停留在试制阶段,仅试铸少许几枚观样。美籍著名钱币收藏家耿爱德(E.Kann)在其1954年出版的《中国币图说汇考》中,将此二枚银币样币编号758 I、758Ⅱ,虽未附图,但在描述廿分背“20”样币的文字末尾,耿氏特别补充道:“到1953年4月时为止,本人所收藏的这枚是已知的唯一一枚。”
贵州半圆背“50”样币,目前已知存世仅二枚,拍品即其中之一,先后由耿爱德(E.Kann)、古德曼(Irving Goodman)递藏;廿分背“20”样币亦为耿氏藏品,后入古德曼藏箧,六十余年来遗世独存,仅此一枚;1991年“古德曼珍藏中国钱币”专场拍卖会,此二枚样币均由W&B Capital基金机构购藏,直至2014年付诸拍卖时转手,珍稀度可谓无与伦比。
出版
《中国钱币目录》(第十一版),页101,图286,徐祖钦编,新光邮钞杂志社,1990年
《中国现代铸币图说》,页203,图521,邱思达编著,中国书店,1991年
《中国金银币目录—清朝民国篇》,页211,图614,林国明著,马德和钱钞有限公司
《中国历代金银货币通览》(近代金银币章卷),页668,图1066,董文超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经济导报社,1993年
《中国货币史话》,页265,图6,张惠信著,台扬出版社,1994年
《中国货币图录》,页86,图6,张惠信编著,台扬出版社,1996年三版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八卷·清民国银锭银元铜元),页467,图2120,叶世昌、郁祥桢、钱杰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中国近代金银币图典》,页141,图416,李晓萍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国近代机制币精品鉴赏》(银币版),页129,周迈可、古富、史博禄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中国金银币目录》,页275,图WS1114,王春利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
《克劳斯世界硬币标准目录》(1901-2000),页447,图432,乔治·古哈(George S.Cuhaj)、托马斯·迈克尔(Thomas Michael)编著,美国克劳斯出版社,2013年
来源
耿爱德(E.Kann)、古德曼(Irving Goodman)、W&B Capital基金机构递藏
纪录
1971年6月18-20日美国洛杉矶Schulman Coin & Mint公司“耿爱德藏中国钱币及其他钱币”专场拍卖会,拍卖品第918号
1991年6月3-4日美国苏佩里欧邮币公司(Superior Galleries)“古德曼珍藏中国钱币”专场拍卖会,拍卖品第1128号
2014年3月31-4月1日美国Stack’s Bowers and Ponterio公司香港拍卖会,拍卖品第31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