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封泉宝”背反“闽”外郭朵云纹大钱

“乾封泉宝”背反“闽”外郭朵云纹大钱

        
    前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开元通宝”背“闽”外郭朵云纹祭祀大钱,下面再介绍一种与之相关的闽国铸祭祀大钱。这枚钱币是团长泉友提供的藏品。钱币直径115毫米,宽缘细郭,狭穿。面文“乾封泉宝”隶书旋读,书法雄浑凝重。这种书法风格和笔体的“乾封泉宝”钱文我们并不陌生,在此前介绍的十国楚所铸“乾封泉宝”背“天府”、“乾封泉宝”背“天”祭祀大钱上都曾出现过。这枚钱币钱背穿上铸一反书“闽”字。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为七组朵云纹。这种纹饰在早前介绍过的唐代“开元通宝”祭祀大钱上就已经出现过。七组云朵连绵不断,形成了漫天祥云的祥和气氛。值得注意的是,这枚钱币的钱背不但穿上“闽”字是反书的,钱背外郭上的朵云纹也是与钱面相反的,钱背整体都经过了传形处理。
    我们说阴刻花纹祭祀大钱与行用钱都是相对应的。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未曾见到过“乾封泉宝”背反“闽”行用钱。这枚祭祀大钱是何人所铸呢?我们只能通过史实和钱币本身所携带的信息来一探究竟。
    首先,从唐末五代时期的政治形势看,“乾封泉宝”背反“闽”大钱有是十国闽铸币的可能性。“乾封泉宝”最先是唐代铸币的钱文。南楚之所以沿用了这种钱文铸行本国的行用钱,是因为楚马殷虽然于开平元年(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后来又加封天策上将军开天策府,但他并未建国称帝,始终奉中原王朝正朔。所以南楚既未铸行国号钱也未铸行年号钱。当时大唐虽已灭亡,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许多割据政权仍然打着拥戴大唐的旗号不承认后梁的取代。特别是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视后梁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使用唐朝的天祐年号。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为国号,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之为后唐。在这种形势下马殷使用唐代钱文铸行“乾封泉宝”钱实际上就是表达了拥戴后唐政权的政治立场。十国闽的情况与楚相似,王审知于开平三年(909年)被后梁封为闽王,但王审知也未称帝,一直奉中原王朝正朔,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在这种情形下,闽国也很有可能学习楚国的做法,铸造“乾封泉宝”钱。
    其次,从钱币本身携带的信息看,这枚大钱也应为闽国铸币。闽国曾铸 “开元通宝”背“闽” 行用钱,前面我们也介绍了与之相对应的“开元通宝”背“闽”祭祀大钱。凑巧的是,“开元通宝”背“闽”祭祀大钱面背外郭上所铸阴刻纹饰也是七组朵云纹。我们说这枚“乾封泉宝”背反“闽”大钱整个钱背都经过了传形处理,如果我们再将其整个反转回来,可见与“开元通宝”背“闽”钱的钱背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两钱虽然大小有别,但祭祀大钱都有不同等级的系列钱币,“乾封泉宝”背反“闽”大钱的钱背明显就是利用 “开元通宝”背“闽”大钱的钱背进行传形处理后形成的。“乾封泉宝”背反“闽”大钱的钱面文字与十国楚铸币同出一辙,亦有可能是利用了十国楚所铸“乾封泉宝”背“天”、背“天府”等钱的现成版本。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见到外郭加铸朵云纹的楚国铸“乾封泉宝”钱,但这种纹饰唐代即已出现,这枚钱币也从侧面证明了十国楚曾经铸制过这种纹样的祭祀大钱。
    最后,从钱币的铸制时间推测,“乾封泉宝”背反“闽”大钱有可能是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时的铸币。十国闽铸“开元通宝”背“闽”钱在后梁龙德二年(922年),而十国楚“乾封泉宝”背“天”、背“天府”等钱始铸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从钱币的相互利用关系看,只能是后铸钱币利用先铸钱币的现成模式。几种钱币所携带的信息将“乾封泉宝”背反“闽”大钱的铸制时间指向了925年以后。后唐天成三年(925年)王审知病故,其长子王延翰即位。同光四年(926年)后唐正式任命他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年,王延翰趁后唐政局变故之机正式建立闽国,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奉后唐正朔。后唐自认为是大唐政权的延续,十国闽奉后唐正朔使用大唐钱文“乾封泉宝”铸制祭祀大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将钱背文字纹饰传形成了反向的,已经暗藏了造反称帝的野心。只可惜王延翰好梦不长,当年十二月即被三弟王延钧所杀。此后闽国内乱不已,皇帝梦终成泡影。“乾封泉宝”背反“闽”大钱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北国盈泉)
以上文章由蕉林收集来源于网上:蕉林收藏鉴定-更真实客观的线上鉴定评估平台 » “乾封泉宝”背反“闽”外郭朵云纹大钱

相关文章

Call Now Button如有鉴定估价需求,可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