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友相聚,一友出示一枚背婴戏图大花钱,此钱径64毫米,正面书“五男二女”,穿左右列祥云两朵,背面为男女小儿,各持一物,人物形象生动,上有几只飞鸟在天。钱上儿童着宋代衣冠,钱亦宋铸风格,是花钱收藏中的珍品。
“五男二女”典故最早出自《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后人谓周武王有五男二女,用以表示子孙繁衍,家庭福气。含有这种寄语的花钱,一般多用作婚庆礼品,或佩于腰间,或置于婚房、轿内,以代表亲朋好友的祝福之情。新婚男女入洞房之后,便举行“撒帐”仪式,向道贺的人们撒出糖果、彩纸、钱币以欢娱、庆贺,而在仪式中撒下的钱币便是“撒帐钱”。
相传,撒帐钱的习俗源于唐朝。虢国夫人夫君前妻之子结婚,她从箱中拿出红绸包裹的钱欲作拜见礼。皇上、贵妃却突然驾到,虢国夫人匆忙中将手中的钱撒了一地。皇上见之便问这为何礼,虢国夫人急中生智回答是撒帐钱,从此,婚俗中就多了一项仪式。
撒帐钱通常背书“白头偕老”“金玉满堂”“弄璋添喜”等吉语。但尤以背婴戏图最为珍贵。这类花钱品类较多,通常可分文字、文图、图纹三类。
古人认为,一个家庭生有五个男孩最好。那时的社会分工决定了男丁的地位最高,为此便有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说,因此男丁就象征着明天,俨然男人就成为了“天”。所以像周武王一样生有五个男丁,也就有了大富大贵之象,“五男”之说即有了根据。
“二女”之说源于尧帝特别孝顺的女儿娥皇、女英。后来姐妹俩共同嫁给了舜帝为妻。然而舜的母亲却偏袒二儿子象,象是个品质极其恶劣之人,曾多次谋害其兄,皆得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帝之位多年后,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毛泽东有诗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曾予以吟咏。以此“二女”为榜样,人皆希望自己的女儿不但孝顺,还贤良淑德。
清代承继宋代流俗,这类题材的花钱在清初集中出现并发展,自是绝非偶然。清初战乱初定,从统治者到民间,祈求多生育以增加人口的愿望,都非常强烈,这种愿望,自然会适时适度地反映在与民俗息息相关的花钱上。尽管现如今,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早已为人们所摈弃,但这类花钱作为反映民俗的实物,却为研究古代人口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