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时期,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为内忧、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为其外患;明廷苦于两线作战,每年的军费“三饷”开支高达两千万两以上,国家财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饷的情况普遍,由此也常导致明军内部骚乱哗变。王朝的基业即将分崩离析,中国的文人把明朝的败亡看成是一种自身的失败,大部分的文人被强烈的负罪感和自责感折磨着,这种情绪使他们通常选择隐退避世,心灵上的疾苦,使相当一部分文人大量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作中去,寄情于物的转变为后世文人甚至士大夫阶层大量参与物化的设计改良开启了先河铜作为当时的主要货币体制及战略战备物资,自然是严重匮乏;寻常人等根本无力铸炉,有等级的文人士大夫铸炉也不得不有所顾虑及改变;从而开启了崇祯各类炉型的整体重新改良及设计,鲜明的时代特征得以完美的呈现。
此炉形制扁宽而沈稳,腹部鼓圆而双耳挺立,造型凝重而大气,且熔铸饱满规整,口沿薄且耳厚,圆熟古朴,耳孔如卧卵,炉腹垂腆而富态,乳足鲜活似妙龄,炉底沉重如坠,炉虽未着色,然数百年之烧炼,精铜之变幻,四色沈冶,密融如膏,成就为蟹壳青为基调,闪耀藏经斑光芒,莹润如釉,绵滑似缎。可谓佳境。为民间藏炉中少见精良巨制。冲天耳,又称“朝天耳”,此耳只用以搭配乳足炉,为宣炉中颇具盛名的器型。宣炉造型多样,常见的多似冲耳炉等,为周身光素者,故皮壳款识等特殊者自然贵重一等。此铜炉皮壳蟹壳青,因久经藏家盘熟,铜炉内蕴的精光逐渐外显,如同宝珠般熠熠生辉。若摩挲把玩,手感清凉爽滑,令人心旷神怡。底署“京造博古斋制”六字楷书款,书法独妙,金石味浓,实为极致美款也。此炉工、形、色皆为上品,既是工匠对宣炉材质娴熟把握的结晶,更符合明末清初文人刻意追求高雅的审美诉求,是对宣炉魅力的完美阐释。
“京造博古斋款”铜炉
以上文章由蕉林收集来源于网上:蕉林收藏鉴定-更真实客观的线上鉴定评估平台 » “京造博古斋款”铜炉
标签炉